創業從業者們也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
“公益創業,首先公益還是要放在第一位,努力爲社會帶來更大的慈善公益輻射效應,通過複制和擴張惠及更多的人。”告訴記者,其次則是可持續性,要有自我持續甚至産生盈利的可能,這就需要專業化的曆練。
從大一開始,對鄉村教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持續關注鄉村的教育改革與發展,每年利用假期的時間到農村地區參加義教活動加盟。
雖然據一項對國內3000個大學生進行的公益人才調查顯示,只有16%的大學生表示願將公益作爲今後的發展方向,但事實上,在各個象牙塔中,都有很多有愛心、有能力,懷揣夢想、富有激情的年輕人,在愛心和夢想的引導下,已經在公益領域開辟了一片新的天空。
"2008年萌發了在中國偏遠貧困地區的小學建立小蜜蜂圖書館的想法,但我們那時根本不知道如何實現。"說。
有了想法,就會尋找實現理想的機會。帶著第一批募捐而來的1萬元圖書和幾部舊電腦以及學習用品,幾個年輕人就去了廣西瑤族貧困村。那一次,除了捐些書之外,大部分時間用來和老師交流。
同年7月,第二家小蜜蜂圖書館在青海化隆大加村小學建立。同時,還建立了小蜜蜂圖書館項目網站,把財務、活動項目、照片和視頻,一一列出。
就像本文開頭描述的那樣,公益創業要想良性發展,必須要有強烈的公益使命、具有奉獻精神的團隊、創新的公益模式。
“強烈的公益使命感是指對服務社會大衆的事業充滿了激情,對幫助他人、奉獻社會懷有一顆火熱的心。”說,其次就是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,要有高度的向心力、凝聚力加盟連鎖,還必須擁有強大的奉獻精神網路創業,共同爲公益夢想奉獻、拼搏。"第三點,也是公益創業獲得持久發展動力的主要因素,就是精准的專業知識、創新的公益模式以及嚴密的管理運作制度。" 更多投資目光聚焦公益
傳統觀點認爲,做慈善就是發揚愛心,不涉及盈利問題,在這種觀念影響下,加之中國大多數民間公益組織公信力不足創業加盟,難以募到款,所以,很多公益組織都處于艱難維持的狀況,發展陷入極大困境,從業者們也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。
業內人士認爲,解決慈善和社會問題,不能僅僅依靠傳統意義上的善心來透支,而是需要找到更加專業的人,創建更智慧、更可持續的社會服務性機構,以自身的能力建設進行自我造血微型創業,將商業智慧與慈善事業完美結合
所以,有著激情和夢想以及足夠知識素養的大學生投身公益,將其作爲自己爲之奮鬥的事業目標,再輔以專業化的培訓和貼近的實踐經驗,解決公益人才短缺的難題之後,創建可持續的公益組織則指日可待。
日前一則消息顯示,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首屆"公益發展"方向MPA-E非全日制項目9月起開始招生,首批學員將于明年9月入學。業內專家表示,這意味著國內高校已經逐漸開始著力爲公益慈善領域培養專業人才。
與此同時,很多機構都在著力扶持民間公益組織,其中,公募基金中以中華兒慈會爲代表,斥資2000萬元推出“童緣”項目,通過資助的方式,曆練和規範我國民間公益慈善救助組織。
而公益創投則從另一個更專業的角度,來審視、挑選、培育國內優秀的公益人才和公益組織。
2010年1月,經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批准,在廣州市民政局注冊成立了廣州市小蜜蜂文化傳播中心,這是一個純民間、非營利性的公益機構。2010年10月,小蜜蜂與一直致力于中國教育公益事業發展的"愛心中國行"志願者組織正式合並。
“公益創業對于大學生來說,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和機會,上學期間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可以從一個公益項目的設計開始,通過組織化的運作,學習和掌握公益項目的操作技能,成爲具備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公益專業人才。”這是的經驗之談,他告訴記者,通過公益創業,不但可以幫助大學生提前完成職業選擇和職業准備,解決大學生社會化不足和就業難的問題,同時還可以爲公益領域挖掘和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。
公益創投在國外也僅有十幾年的曆史,而在中國,則始于2007年12月NPP公益創投基金的啓動。NPP的宗旨是以“風險投資”的運作模式和"營運管理支持中心"的理念,結合國內外一流企業和大型基金會的財力和專業服務領域的資源,協助一批具有拓展潛力的民間公益組織快速和健康地成長,使其成爲運作能力完善、具有公信力基礎的高效組織。幾天後,也啓動了其第一期公益創投計劃,爲初創和中小型的公益組織提供創業及發展資助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