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腳要捧捧到底
在有些當權者眼裡,文人根本不算什麼,讓你算什麼就算什麼,不讓你算什麼你根本就不算什麼。紀曉嵐同志大概自認為文名很大了,連皇帝也要尊重他的,哪想有一次不自量力地勸諫,弘曆大怒:你他媽個老紀,腳臭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成就,才給你一個官做,其實不過當作娼妓一樣豢養罷了,你怎麼敢議論國家大事!
所以,有才的文人如何混飯吃,如何生存,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。
先說溫庭筠。該老兄和李商隱齊名,據說他的特點是寫文章動作快,是又好又快的那種,一點也不亞於曹植、王勃什麼的,“溫八叉”啊,就是叉八下手,文章就寫成了。因為快,於是讀書或考試的時候經常為鄰座代作臭腳文章,就像我們現在一些象棋神童搞的車輪大戰,一人可以敵好多人。那時候,唐宣宗愛唱《菩薩蠻》詞,大家都想拍馬屁。有一天,丞相令狐找到溫同學,吩咐他說:小溫啊,咱也想去附和附和,你幫我弄一首,要質量高點的。還告誡溫,千萬不能透露,以後少不了他好處的。後來的一個場合,溫大概是酒喝高了,或者是炫耀,嘴巴管不住,把這個腳臭剋星事情給漏出去了。從此,令狐宰相便疏遠了他。想想看,領導讓你代寫,是看得起你啊,怎麼如此不識抬舉呢。以現在的眼光看,令狐先生真是大度得很,還沒把溫同學怎麼樣,要是他不大度,溫不知要吃怎樣的苦頭呢,弄不好還要送掉性命。
溫同學仍然不改他的性格,一直在江湖上混,還常寫文章諷刺那些當官的沒文化。有一天,碰到了微服私訪的唐宣宗,但他有眼不識泰山。他很傲慢地追問宣宗:你是長史司馬之流的大官嗎?皇帝說不是;溫又問:那你除臭方法是六參簿尉之類的官嗎?皇帝又說不是。當然,這樣的結果我們是可以想像得出來的,皇帝把溫同學貶到了方城,還在詔書中這樣說:讀書人應以器德為重,文章為末,你這樣的人,品德不可取,文章再好也是彌補不上的。溫空有不羈之才,最後竟流落而死。
溫做人真是很失敗啊。這個失敗一定是“被失敗”,肯定有很除臭鞋墊多別的因素造成他的失敗。但有人就是不吸取教訓,於是就有更失敗的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沈德潛。
在我看來,德潛先生也是個傳奇人物。從年輕的時候就參加鄉試,以滴水穿石的精神,一直考了十七次。鄉試好像是三年一考吧,那也就是說他考了半個世紀,還多一年,不過,最終他迎來個夕陽紅:六十七歲的時候考中了健康襪進士。此後的十幾年裡,他終於見到了伯樂——乾隆。乾隆愛寫詩也是無人可比,四萬多首,得出多少卷本啊。但許多人認為,有好些詩根本不是他自己寫的,肯定有寫作班子,其中紀曉嵐啊沈德潛什麼的就長期替他捉刀。
因為沈會做詩,於是皇帝給他了許許多多的榮譽,官至部長級。問題出在沈死後,乾隆疑心病很重,他想了,這個老沈,會不會把替我做的詩重新弄到他自己的書裡呢,如果那樣的話,我以後還怎麼做人啊。果然,該沈的版權意識相當強,他在自己的書裡,照樣把為乾隆寫的詩全部收進!乾隆採用間諜的手法從德潛後人手裡搞到他的書,果然如此。那還了得!我一個皇帝還治不了你嗎?於是很輕易地找到兩個藉口:一、你貪圖人家高額稿費,替“逆詩”作序,十惡不赦;二、你的詩集里居然有這麼多的反五指襪動成分,其中《詠黑牡丹》劈頭就說“奪朱非正色,異種也稱王”,你想幹什麼!所有的榮譽一律追回。什麼?人老早死了,那墳墓剷平!還好,乾隆還留了一點面子給他,沒有掘屍鞭骨之類。
把溫和沈的事聯起來想一想,我還有以下兩點體會。
第一,做人要厚道。你想想,人家該給你的都給你了,不是已經提拔你了嗎?不是已經高稿酬了嗎?而你卻過河拆橋。你們這些文人啊,不就是會弄點文字嗎?有什麼了不起的!是不是你們認為,你的才很高,你的文無價,你覺得虧了?既然答應了,就不要再到外面說什麼,說出去難道對你有什麼好處?一點好處也沒有啊,大家不是都這樣幹的嗎?領導這麼忙,你難道都要他親自動手?領導也是人,他也要職稱啊評獎啊升職啊,人之常情嘛。代寫了,還到外面去說哪篇文章哪本書是你寫的,這就太不厚道了。換誰誰不高興的。
第二,堅決把臭腳捧到底。捧不捧已經由不得你了,有的時候是不可能有什麼尊嚴的,所以,要捧就捧到底。你還要什麼版權啊,你是不是還想這樣署名:弘曆德潛著?這不等於告訴讀者,排在第二第三位置的往往是真實的作者嗎?弘曆難道還貪圖你這點虛名?真是笑話。所以,不要再存什麼幻想,如果真能在史上留青名,那也是他留的,誰說當官的就寫不出好文章呢?偏見,實足的偏見!
或曰:從本質上說,溫和沈都是被侮辱和被蹂躪的,他們和底層的百姓的命運一樣,由不得自己。不捧臭腳,只是想存一點尊嚴吧。
才高七鬥或八斗,但至少還有兩鬥以上是文章以外的事情呢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